您的位置:首页 > 白酒白酒

山西人的饮食习惯有哪些?

2024-07-28人已围观

山西人的饮食习惯详细介绍:

山西大部分地区的日常饮食习惯主要以一日三餐为主,但个别地方如阳城等地则有一日进食五六顿饭的习惯。在冬天白天较短的时节,通常改为两餐,这被称为“一老晌”。当地民间称一餐饭为“一顿饭”。早饭通常被称为“早晌饭”,午饭则被称为“晌午饭”或“后晌饭”,晚饭则被称为“夜饭”。在从事重体力劳动时,通常会在三餐之间添加饼类食品作为加餐,这被称为“犒晌”,普通老百姓也称之为“搬的吃”。在晋中地区,早饭多以稀饭里加玉米面,俗称“煮疙瘩”,并搭配小菜;而在晋东南一带,早饭则多以小米稠饭搭配凉菜丝。午饭通常比较丰盛,包括面条、饼子、馍头,还有土豆、粉条、白菜烩菜以及腌菜。晚饭通常备有汤类杂炊、饭和面食等,但不讲究多吃。在晋南地区,开水白馍常配辣椒,是当地非常有特色的一种饭食。

在春冬季节,晋北人吃饭时通常喜欢盘腿围坐在热炕头上,主妇坐在锅头旁边舀饭,给男人和孩子们盛好饭后才自己随意吃一点,这种习惯被俗称为:“做在人前、吃在人后”。吃完一碗饭后,如果把筷子横放在碗上,则表示已经吃饱;如果将筷子放在旁边或握在手中,则表示尚未吃饱。

一些农村在夏秋季节,有站街吃饭的习惯。各家各户盛一大碗饭走出院门,或者站蹲在门口,或者到街上的碾盘上、大树下,一边聊天一边吃饭,趣闻笑谈、家常琐事得以交流。在农忙的收割和场打时,也有将食物装在黑陶饭罐里送到田间的习惯。如果路途较远无法送饭,就会携带一些干粮和干菜临时充饥,这被称为“打饥儿”。

在礼仪往来方面,山西人平时吃饭较为节俭,但一旦有客人到访,必然会竭尽全力热情招待。通常会摆设饭桌,客人就坐在席位上,主人陪伴在旁,通常会用新的餐具为客人端菜,饭前通常会饮酒助兴。在上菜方面,家境贫寒者通常会上二凉一热或四凉一热或四凉四热的菜肴;而家境富裕者则会上六六、八八、十全席或双十席,并可能会上火锅。在主人暖酒后,会双手持壶为客人斟满酒,这被称为“茶七饭八酒十分”。客人通常会用手保护酒杯表示感谢:“我自己来、我自己来,你先来。”主人会举起酒杯劝酒,客人通常会轻啜一口,以示礼貌。在席间,主人会频繁指点和调换菜肴的位置,热情地劝人吃饭。客人在用餐时要注意吃一口菜就放下筷子,连续大口吃饭会被视为“没风水”、“失礼失教”。酒未喝完则不可开始进餐。过去,中餐通常是白馍、饺子和油糕。馍馍会放在盘子里端上,放在客人面前。客人用餐结束后会将筷子稍微往前推一下放在碗上,以示已经吃饱。饭后通常会以茶相待。

在走亲访友时,通常会准备自制的白馍等食品,但要避免带双数的食品。主人不能留客,离开时通常会回赠自家食品或当地特产。

在红白喜筵上,饮食规矩更加讲究。宴席分普通席和主席,娘家、姑舅、姨表亲戚被视为上宾,若上宾未到场则不能开始吃饭。酒壶、酒盅和筷子要优先于其他人摆好。就座次而言,依据长辈的尊卑来安排。以前,方桌上只有三面坐人,留下一面不坐满。在一些场合,如婚礼、搬家、得子、开业、庆功、祝寿、家族团聚、迎宾等,通常会讲究猜拳行令,并且会豪饮至醉。过去,年长者们划拳时通常文雅温和,如同吟诵诗歌一般。酒喝到高潮时,主人通常会依次与每位客人干杯,这被称为“打通关”。

请客吃饭时通常要提前发帖或上门口头邀请,这被俗称为“安人”。对于特殊贵宾,通常会在进餐前再次去请一次。

在大部分农家举办婚宴后,通常会把食物送给左邻右舍,以增进彼此间的情谊。

在信仰和祭祀方面,供奉神灵和祭祖时,不得供奉剩余的食物。通常会使用专门的供器,供奉的食物多为干粮、菜肴和水果,不供应汤类食品。供奉神灵通常是单数,而祭祖通常是双数,一般为四。平时,改善生活并享用美味饭菜时,通常会先供奉灶神,过年时还会供奉枣山、米捞饭等,以表达对一年丰收的祈愿。在晋北地区,上坟祭祖时,食品通常是用篮子携带,不可用手提,而在上供时则需使用筷子夹取,祭酒时也要避免泼洒,而是要洒成一圈。在求子、还愿、祈雨、敬土神、向神祈求医药等活动中,通常会使用白馍,并且供奉的数量通常是双数。

还有一些特殊的饮食习惯,比如在买卖房产、土地成交后,通常会请双方当事人和中间证人一起签约,买方会宴请卖方家族长辈、地产四邻、证人和书写人,宴席上会宣读契约,如果没有异议,则会欢聚而散,这被称为“吃割舌”。还有一种情况是年轻人仿效武侠侠客的风度,临时聚在一起去酒楼饮酒吃饭,最后将花费均摊,这被称为“打平伙”。

怀孕期间坐月子对于妇女来说是一种非常特殊的经历,除了其他方面的禁忌和规定外,饮食方面也有严格的制约,比如怀孕期间不宜食用兔肉以免生出豁嘴的孩子,不宜食用驴肉以免超期不生,也不宜食用生姜以免生出六指的孩子。产后坐月子时,通常以米汤和咸菜馍头为主,多餐少食,不宜食用浓稠食物和干食,也不宜食用油腻的肉类,因为这样会堵塞乳房的毛孔,导致乳汁无法正常排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