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首页 > 白酒白酒

刘伶造酒的典故?

2024-06-18人已围观

刘伶造酒的典故

刘伶,西晋时期的沛国(今安徽宿县)人,位列“竹林七贤”之中,以其对酒的酷爱闻名于世。他不仅是嗜酒如命,更是酒量惊人,曾以《酒德颂》一文抒发对酒的独到见解。刘伶性格放荡不羁,蔑视礼法,常以披发裸身之态在酒缸旁畅饮。

相传,刘伶听闻洛阳城有一酿酒高手杜康,其酒被誉为天下第一,遂不远千里前去拜访。在杜康酒坊前,他看到了门上的对联:“猛虎一杯山中醉,蛟龙两盏海底眠。”横批更是豪言:“不醉三年不要钱。”刘伶心中不服,便进入酒坊索要酒喝。

杜康为他端来美酒,刘伶连饮两杯后赞不绝口,并执意要喝第三杯。杜康劝诫道:“你已饮两杯,英雄海量,但这第三杯会让你醉上三年。”刘伶不以为然,执意要喝。喝完第三杯后,果然如杜康所言,刘伶醉倒不醒,回家后便一命呜呼。家人悲痛之余,将其葬于后院酒槽旁。

三年后,杜康寻至刘家,告知刘家人刘伶只是醉酒三年而已。众人不信,遂刨开酒槽,打开棺材,只见刘伶面色红润,穿戴整齐,仿佛只是沉睡了一场。不一会儿,刘伶便醒来,连声赞叹杜康的酒好。

中国蒸馏酒的历史

中国蒸馏酒的历史源远流长,其起源有多种说法,但最为广泛接受的是元代起源说。据《本草纲目》记载,蒸馏酒自元代始创,采用浓酒和糟入甑(蒸锅)蒸馏取酒的方法。在元朝之前,中国传统的发酵法所酿造的酒酒精浓度难以超过20度。

元朝时期,随着蒙古人的西征,西方的蒸馏酒法传入中国。酿酒者将原本是蒸葡萄酒的器物改良为蒸谷物酒,利用不同物质的挥发性差异,成功蒸馏出最高浓度约70%的蒸馏酒。

蒸馏酒在最初的发展阶段并不普及,更多的是在民间流传。在南北酒对峙的时期,北方酒以地域广阔、工艺传统为特点,而南方酒则引进新工艺、统一程序,逐渐形成了整体风格。直到清代中叶以后,蒸馏酒(烧酒)开始流行,并逐渐成为主流。

这一转变主要得益于经济因素。黄酒酒度低但价格高,且不易醉,而蒸馏酒酒度高、易醉,饮用成本较低。加之战乱导致黄酒运输受阻,更加促进了蒸馏酒的发展。

至今,酒文化在中国依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,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,酒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